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经讲解272:下辈子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和面貌,记得要离欲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说三摩中 二十五圣圆通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-03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0527u8o75q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视频讲座:

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 03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 [入流即息念,]息念就是停止往外攀缘的念头,诸位!这个就是开始在修行,如果你能够停息这些万马奔腾的对外的识心分别,简单讲就是你的生活愈来愈单纯,譬如说你唱歌,去外面唱歌,或者是你去跳舞,每天都搞一些人际关系,一直搞、一直搞…..念头没办法定下来。所以,单纯的生活的人,他就接近真理。首先要看开这个假相,要息念这个执着,停止对外面攀缘的念头,叫做息念,因为外境是因缘生的东西,不是实在的。

[亡所即亡尘,亦应仿其文云:「流非亡所而不入,所非入流而不亡,亡所则入流而亡,入流则亡所而入。」]初学的听到这个简直快昏倒,初学佛法听到这几个,怎么转都转不过来!又没读过数学,转这边不对、转那边也不对、怎么转都不会恰到好处;不过师父解释一下就很容易了。流非亡所而不入,你想要入流,「流」的底下加一个:则,原则的则,则非亡所而不入流,而不能入流。流非亡所而不入,这一句就是:想入流,则非亡所而不能入流。所非入流而不亡,如果你想要亡所亡之尘相,非入流而不能亡这个尘相。第三句:亡所则入流而亡,就是你要亡所,则必需因为…….则因,底下加一个:因,则因入流,而,旁边写二个字:才能,才能亡所。亡所则因入流,而才能亡所,整句的意思就是说:亡所则因入流,才能亡所,就是这么简单。第四句:入流则亡所而入,就是要想入流,则,底下,底下加二个字:必需,要入流则必需亡所;那个「而」字的旁边写二个字:才能,才能入流。入流则亡所而入,想要入流,则必需亡所才能入。然后这四个偈,我再把它从头念一遍:流非亡所而不入,所非入流而不亡,亡所则入流而亡,入流则亡所而入。第一句:想入流,则非亡所而不能入流;所亡之尘相,非入流而无法亡掉这个尘相;要亡所,则因入流才能亡所;要入流,则必需亡所才能入流。所以,一个初学佛法的就说:我不喜欢看佛经就是这样,都不知道在讲什么?(笑)对不对?拿点东西来吃比较直接!讲得也没错;但是,如果你会了,这其实也没有什么那么困难。

[此四句根尘俱泯,可齐于闻所闻尽。]齐于,「齐」就是平等,跟《楞严经》讲的;因为永嘉禅师讲的,跟《楞严经》讲的思想是一致的。可齐于能闻所闻尽,所以这一段,跟闻所闻尽是一样的意思。[又云:「亡无所亡,则尘遗非对;入无能入,则念灭非知。」]好!这个就有一点难,好!但是,你把笔拿起来,我叫你加几个字,喔!那实在是一下当体就知道了!亡无所亡,「亡」底下加一个:实,实在的实,实相的实。亡,说亡,说亡尘,实在是没有所,没有东西可以亡,亡实无所亡,意思就是:当体即空的意思。则尘遗非对,则外尘自然就遗落,「遗」就是脱落的意思,则外尘可以说自然就脱落。非对,没有所对之尘叫做非对,非对就是没有所对之尘。入无能入,说到入,中间加二个字:入,其实没有能入「之心」,能入之心。入,其实也没有能入之心,没有能入之心。则念,我们的念头灭,自然,这个念灭,「念」的底下加「自然」二个字,则念自然灭。非知就是非有能知的心,非有能知之心。

再讲一遍:亡实无所亡,则尘遗非对;入无能入,则念灭非知。说到亡尘,其实没有东西可以亡,体性本空。那么这个时候,没有东西可以所亡,则外尘自然就脱落,尘遗就是外尘自然脱落,非对,就没有所对之尘。入无能入之心,则念自然灭,而非有能知、能缘之心,非知,这个「知」就是能缘的心,非有能知、能缘之心,简单讲:就是纯一觉性的意思。

[此四句无对无知,]没有对尘,诸位!把笔拿起来,无对无知,此四句无对无知就是:没有所对之尘,也没有能对之……能对的知心、之知心,无能对之知心。这四句,无对无知就是:没有所对尘,也没有能知心,简单讲就是这样子。知是能嘛,无所对尘,也没有能知心,能所也是不可得。[可齐于觉所觉空。]跟《楞严经》讲的觉所觉空灭是一致的。[又云:「知灭对遗,]「对」就是能所;这个「知」是指能知跟所知;这个「灭」是指把这个能知所知灭掉、除掉。知灭就是能知所知灭掉,那么,能所就自然脱落,「遗」就是脱落。知是指能知所知,灭是灭掉能所,能知所知灭了,那么对遗,对遗就是能所,自然脱落。[一向冥寂。」此二句可齐于空所空灭。][又云:]「阒尔无寄,妙性天然。」]阒尔,这个阒尔,「阒qù」就是寂静,寂静,阒尔无寄,「无寄」就是没有能所、无所托。我们说:寄托寄托,我们说把小朋友到托儿所去寄托,托,寄就是托;但是,这里没有东西,那是绝对,没有能所,妙性就天然。[此二句可齐于生灭既灭,寂灭现前,亦似脗合,而无闻矣!]

[但永嘉似乎都摄六根,或专摄意根,此经乃专摄耳根为异耳。又永嘉方谈最初销显,向后更有修治,斯经已谈深证高位,向后惟彰发用,]用,在旁边写一个:大,「用」的上面加一个「大」字,大用,依体起大用。[今与合会而观,节文宛似,令知圆顿初后,无有异心,行者不可委为高位,视为不切己也。]委,把它认为所证的太高境界了,意思就是说:修行;行者就是修行的人,不可以推委,认为所证的境界太高了,视为不切己,不适合自己之修证,视为不切己就是:视为不切合自己的修证。简单讲就是境界太高了,妄自菲薄,自己看轻自己,认为这个太难了,没办法!视为不切己,不适合自己的修证,叫做看轻自己,妄自菲薄,没志气、没骨气、没勇气的人。

[寅三、详演称体起用(分二)卯初、标列二本,二、承演三科,今初]【忽然超越,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。】你看,注意喔,整句前面二个字叫做「忽然」,这一句的重点在「忽然」,为什么讲「忽然」?叫做顿悟的意思。这个就是顿悟的意思,十方三世一切佛,只有顿悟佛,没有渐悟佛,就是这个道理。所以,忽然超越,世出世间,十方圆明,获二殊胜。二种殊胜:[一者上合十方诸佛,本妙觉心,与佛如来,同一慈力。二者下合十方一切,六道众生,与诸众生,同一悲仰。][上是菩萨修证圆通,自利之因行;下是菩萨称体起用,利他之妙行。自利之行,言之甚略,利他之行,演之甚详;中有二意:一、从根解结,佛于第二决定义门,已令选择圆根,一门深入,]你看,圆根一门深入,「一门深入」这个名词,就是《楞严经》耳根门,我们现在错用这个一门深入有多么的严重,整个佛教也严重的扭曲佛意,一门深入。[脱黏内伏,并示解结次第,入三摩地,至为明晰,何劳多述。二、详演果用,无作妙力,自在成就,乃为激发回小向大之机,令起羡慕,立志欣修,不得不为广陈也。]

[忽然超越者:即从闻、思、修,最后一刹那,证圆通体,]诸位!最后那一刹那,一刹那的旁边就是永恒。诸位!你不想在生灭无常的世间,了解一下你那一颗永恒的心性吗?想要了解那一刹那,顿悟,契入永恒的心性,就必需学佛,好好的修行。世间没有真相,只有大圆镜智的永恒,心性是永恒相。所以,最后一刹那,那一刹那就是永恒。证圆通体,[发自在用时也。超越乃解脱无碍之义,寂灭真体,本自圆明,]A:[六凡为我执所碍,不能超越世间;]B:[三乘为法执所碍,不能超越出世间;]C:[菩萨入三摩地,我法双空,俱空亦复不生,]文字都很简单。[故得超越世出世间。]

[十方圆明:即四卷佛云:「我以不灭不生,合如来藏,而如来藏,惟妙觉明,圆照法界。」]我们有什么能力圆照法界?法界就是等虚空界。我们要无尽的虚空,什么叫圆照法界呢?就是要我们的惟妙的觉明,我们的本性才有办法。所以心体离念,是法界一总相,离执着念、离分别念、离颠倒的念。所以心体离念,是法界一总相,法界一总相就是心相,无着的心相,就是法界一总相。所以你想要通达到无尽的世间的胸量吗?就是要开悟见性,开悟见性,大悟就没有相,与佛一般。所以,佛的胸量就是法界量,等法界量,已过量,超数量,无量无边。所以,佛教讲的都是这个,不是我们今天台湾讲的鸡肠鸟肚(气度狭小),一点点小事就困惑不已。[菩萨亦复如是,《指掌》云:「十方所有诸法,无非自性光明,周徧圆满。」古德云:尽大地是自己光明,无一法不在光明裏者。][获二殊胜:此总标大用,即上合下同之二,权、小莫及,故称殊胜。]权乘跟小乘都跟不上。[一者上合十方诸佛,本妙觉心,与佛如来,同一慈力。]就是觉性是一样,法法道同。所以,上合十方诸佛,本妙的觉心,顿悟,法法相同。所以,十方诸佛不会吵架的,他证悟到了……只有凡夫他才会吵架;只有有法爱的修行人,他才会吵架,搞个能所;本觉的妙性没有,跟佛一样,同一慈力。

[此下二节,别明大用。菩萨已证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之理,故得上合十方诸佛,所证本来妙觉真心,此心佛与菩萨众生,无二无别,即《金刚经》所云:「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者是也。上合即与佛同其体;同一慈力,即与佛同其用;佛运无缘(无所不缘)慈,]无缘大慈。无缘这个「缘」,最好的解释就是没有任何条件,佛的慈是没有条件的,不是说希望从你身上得到什么东西。就像师父今天讲经,我也是运无缘慈,我今天的说法没有任何条件,你一毛钱都不用缴![度有情界,下三十二应,即同其用也。]【二者下合十方一切,六道众生,与诸众生,同一悲仰。】[下合众生,亦应有本妙觉心一句,文略例上可知。此亦与生同其体;生佛虽殊,其体一致。]我们的心体跟佛是一致的。[同一悲仰:即与众生同其用;其用则异。]佛有的那种心,众生就有[众生与佛,其体虽同,]他的用是有一点差别的。

[悲者悲哀,仰者仰望,]记得!如果是同一个慈,是上对下,同一慈力,慈力,同一慈力是上对下;悲仰是下对上,这个观念要稍微…..上对下叫做慈力,底下对上面叫做仰,悲仰。所以,慈力是站在诸佛的角度,悲仰是站在众生的角度,这个要稍微注意一下。仰,同一悲仰,就是众生同其用,众生与佛,其体是虽然相同;他的作用是不一样。「悲」就是悲哀,这个悲哀跟那个悲哀不一样,悲愍、哀愍的意思,跟一般讲的悲哀不同。学佛要这么悲哀?不是,不是这个意思,那个「悲哀」是悲愍哀怜的意思;这个要不解释啊,悲者悲哀?有一个人,他不懂得佛法,然后就看到观世音菩萨殿,观世音菩萨那个殿上面题个匾额,叫做「大悲圣殿」,他就解读成:大大的悲哀,大悲圣殿。这完全不懂佛法。所以,悲者悲哀,仰者仰望。[众生身罹苦难,]罹」就是遭遇,众生身罹苦难,[哀求拔苦,希望与乐;菩萨同其用,故施无畏力,]施无畏力。[下十四无畏,即同其用也。]

 [卯二、承演三科(分三)辰初、三十二应,二、十四无畏,三、四不思议]一段一段的,第一段讲三十二应身,第二段讲十四无畏。[(辰初分三)巳初、标承慈力,二、条陈妙应,三、结名出由。今初]我们唱「观音灵感歌」就是常常这样唱。「观音灵感歌」里面,没有不思议,四不思议。【世尊!由我供养观音如来;蒙彼如来,授我如幻,闻熏闻修。金刚三昧,与佛如来,同慈力故,令我身成三十二应,入诸国土。】世尊!由我供养观音如来;蒙彼如来,授我如幻,因为诸法空无自性,叫做如幻,根尘识统统叫做幻,因为它空无自性。闻熏闻修,闻熏,闻的意思就是:本觉闻性内熏,本觉的闻性内熏,叫做闻熏。闻修,就是反闻来修习,反闻,底下这个闻修,就是反闻闻自性的修,入流照性之功,叫做闻修闻熏就是用本性熏习,闻修就是反过头来入流照性,叫做闻修。金刚三昧,与佛如来,同慈力故,令我身成三十二应,入诸国土。

[此为妙应体用洪源。]「洪源」就是大。[世尊,乃称呼释迦,为六凡有情世间,三乘]小乘、中乘、大乘。[正觉世间,九法界之所共尊也,又即超九界以独尊之称。观音如来,即菩萨因地本师。][由我供养,不出二种:一、供养佛身:侍奉左右,执劳服役。]这个「役」就是差遣、使唤,就像侍者一样,我们当兵又叫做服役。[二、供养佛心:依教起修,]「畅」就是通达,[畅佛本怀。][蒙彼如来:即观音如来,传授耳根修证法门。][如幻闻熏闻修,金刚三昧者:如幻是喻,闻熏闻修是法,金刚三昧亦然。上闻字,指本觉闻性内熏,熏起始觉之智;下闻修,即始觉反闻修习,]都是用本性在修行。[入流照性之功。]用本性修行,简单讲:是用什么心态修行?就是不着相,因为用最简单的才能受益。师父!什么是本性修行?就是离相、不着相,这个就是本性修行。[此种修法,无修而修,修即无修,喻如幻事,从无而有,有即非有;]因为当体即空。[修成而得三昧,名曰金刚三昧。修即入流照性,照破五阴,解除六结,]动、静、根、觉、空、灭。[返穷流根,]「根」就是根性。这个穷,穷尽生灭,返穷尽生灭,流入不生灭的根性,返穷流根就是这个意思。或者穷尽生灭,流入不生灭的根性,就是这个意思。返穷流根,[至不生灭,澈法底源,无动无坏,究竟坚固,喻如金刚,坚固不坏。三昧是梵语,此云正定,即首楞严大定,证此定为得圆通。]

【与佛如来,同慈力故:既证圆通,与佛同其体,故能与佛如来同其用。】[下令我身成三十二应,入诸国土:即应机所起之妙用也。此用,即菩萨所得,]三轮:身轮、口轮、意轮。[三轮不思议业用:][一、身轮不思议:一身能现无量身,应以何身得度,即现何身。]而为说法。[温陵曰:「三十二应者,现十法界身,圆应群机也。」]这个了不起,这个神通太广大了![二、口轮不思议:一口能说无量法,应以何法得度,即说何法,说皆契理契机也。]在座诸位!所有的法师跟居士,如果你想要说法去给其他的人听,乃至你亲朋好友听,记得!多拜观世音菩萨,你就会说个不停。但是那种说个不停不是忧郁症,忧郁症也是说不停,控制不住。不是得忧郁症那种说不停,是开智慧的滔滔不绝。当你好好的念观世音菩萨,你会觉得,嗯!你的智慧开很多了,口才变得好多了![三、意轮不思议:一意能鉴无量机,]「鉴」就是审视。一意能鉴无量机、无量的根器。[一切众生,根性不等,乐欲不同,或乐有为,或乐无为,或乐入世,或乐出世,菩萨鉴机既定,乃为现身说法,善巧方便。轮有运载之义,以此三轮,]身、口、意。[入诸国土,即十方诸国土,无刹不现身,普载迷伦,同躋觉地也。]「躋」就是上登,上升或者是登上,大家同登觉地。

底下一一来讲,底下有圣、有天、有人、天龙八部,还有非人等等,一一来讲。

[巳二、条陈妙应(分六)午初、应求圣乘,二、应求诸天,三、应求人趣,四、应离八部,五、应人修人,六、应离非人。今初 ]【世尊!若诸菩萨,入三摩地,进修无漏,胜解现圆,我现佛身,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】这个菩萨,观世音菩萨太了不起了![此应菩萨所求,以菩萨志在菩提,故现佛身。其余前三,则现圣身;下皆现同类身。][若诸菩萨:诸是助语词,若作多解亦可;菩萨则该]「该」就是包括,[权实诸位,权实虽复不同,而希望成佛,则一而已。][三摩地:即所修法门之正定,有相似位、分证位差别,无漏、胜解亦然。]那么相似位就是功夫还不到,分证位就是功夫稍微近一点点,还是不行!到最后,无漏胜解也是这样子,才能现前。

[胜解现圆:各随所修法门,无间道,因行已满,]就是因地修行已满,[将入解脱道,所起殊胜之解,将现圆满,而未满之时。以下诸位,胜解之字虽同,其义有异;即本科亦当作二种解;若相似位菩萨,入相似三摩地,]相似当然就是还不是真实的,只是很相似而已。[进修中道无漏,则分证胜解现圆。若分证位菩萨,入分证三摩地,进修金刚无漏,则究竟胜解现圆。大士即现佛身,为说顿入佛乘之法,令得分证解脱,或究竟解脱。] [问:「大士证入圆通,但登圆教初住之位,如何能现佛身,而为等觉菩萨说法?」][答:「初住能分身百界,八相成道,岂不能为等觉说法?又大士近迹,虽在初住,约其远本,早成正法明如来,]所以观世音菩萨其实也是演一出戏的,过去正法明如来,现在叫做现前观世音菩萨。[是为等觉说法,理无可疑。」]

【若诸有学,寂静妙明,胜妙现圆,我于彼前,现独觉身,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】[此现独觉身。三科皆云,有学者,以未证无学位故。独觉者,出无佛世,观物变化,]观这个物,成住坏空、生住异灭。[自觉无生,]当体就是空。[故号独觉。]有的人根器很利,没有佛在世的教导,他也能够自己觉悟。[若诸有学,志求独觉者;寂静妙明:即在修道位中,乐独善寂,曰寂静,求自然慧,曰妙明。][胜妙现圆者:殊胜妙慧(即自然慧)将现圆满之相,如钻木取火,已得煖相,]有一点点热相了,煖相就是热相。[其火将出未出之时。我于彼有学之前,现独觉身;应其所求,令易信从,为说无生之法,令其解脱,见思烦恼,而证无学之位。此非天然外道,以多生熏习小教,今出无佛世,览物荣枯,]「览」物就是观看,这个观看,他就能够观察,一切都是成住坏空。所以,诸法本来是无生,空无自性,无所得。[触境悟道也。]

【若诸有学,断十二缘,缘断胜性,胜妙现圆;我于彼前,现缘觉身,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】若诸有学,当然就不是无学阿罗汉。断十二缘,想要修学十二因缘,而断掉它。缘断胜性,必由生灭十二因缘,而断证无生性。缘断,这个「缘」是指十二因缘,生灭十二因缘,这个「缘」上面加几个字:生灭十二因缘。简单讲:十二因缘是生灭法,「断」就是断证。生灭十二因缘,断证,证得什么?证得无生的空理。胜性而显发出来,胜性就是性空,殊胜的圆觉性就显露出来。胜妙现圆,我于彼前,现缘觉身,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那么这一段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;这十二因缘,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就讲得特别的详细!《十四讲表》,《大专十四讲表》,诸位有因缘要看一看,值得这些初学佛法的人,或者学历高一点的大专生,好好的看一下。

 [此现缘觉身。秉佛十二因缘之教,觉悟无生之理,故称缘觉。][十二因缘,有流转还灭二门:]流转、还有还灭。流转就是生死流转,还灭就是回归来,把生死流转倒过来,叫做还灭。流转就是生死门十二因缘。还灭生死门十二因缘,流转门,还有还灭门,二门。[一流转门,谓迁流不息,轮转生死;二还灭门,谓复还本性,灭诸生死。顺观流转门,乃知生起次第,有十二支,又名十二有支,不出惑、业、苦三。][而成三世因果:无明缘行(行即业行),]我们无量劫来,动到无明的念,而念就继续去造作,造作就变成业。所以,无明缘行,「行」就是业行。[由无明惑而来。此是过去世惑业二支因。);][行缘识(即投胎时第八识),]投胎的时候第八识。[识缘名色]这个名,注意!名,但有其名,没有色。当然就是[(胎中心色和合,名即是心,]但有其名,心就是但有其名,没有颜色。[以心无形相,但名而已,]所以,这个名只是说:心但有其名;其实心就是识了。[心即投胎之想爱,色投胎中父精母血);][名色缘六入]名色就是我们所讲的受精卵,精神跟物质的和合,精神叫做名,但有识;色就是父精母血,和合,慢慢的成长,一入母胎,在母胎里面,慢慢的成长成六入。[(即一身所具六根,而能入尘);]

[六入缘触,(孩童时,]成长,[六根触对于六尘。);]愈来愈贪爱。[触缘受]种种的觉受,苦受、乐受、不苦不乐受,愈来愈贪、愈来愈执着。[(稍长根尘相对,便知领受,此现在世五支果。);]这二支是现在世之业,这个是现在世五支果。[受缘爱(成人时,对顺境则生爱,逆境则生憎,说爱憎含其中,此是现在世之惑。);]现在世之惑。[爱缘取;取缘有]诸位!这个「有」特别注意,这个「有」是有生死的意思,不是有没有那个有,是有业力的生死。爱缘取,有了爱心就拼命的执取,而这个取就缘有,你一执取就造业,就造业,就有什么?有生死业。这个「有」要特别注意,「有」就是有生死业,不是拥有。所以,世间没有真正的拥有,世间所拥有的就是业力。所以,师父一直重复强调:在你有生之年,多做一些善事、善业,多做一些善事,带着善业而走,千万不要带着恶业而走,这就是师父再三的劝导,你一辈子有能力,就多做一点善事,扶贫、济孤,帮助这些可憐的人,或者残障人士,或者弱势团体,或者是三宝,都可以,看你的愿力。取缘有,[(此二支,是现在世之业,取是业之初,有是业之成。);]

 [有缘生(即未来世受生);生缘老死]一出生,那就不免老化。[(即来生由少而老,由老而死。此二支,乃未来世之苦果)。][此十二支,连环钩锁,]也称为十二钩锁,在《阿含经》称为十二钩锁。连环钩锁,[相续不断,从因感果,果上再造因,由因再感果,]你就知道,[惑、业、苦三,循环无已,]就像转动的车轮一样。[生死不息,故曰流转门。]就是跟着生死一直流转。现在有缘听到佛法,[逆观还灭门,得悟无生之理,]无生之理就是空,既然万法本空,我们为什么去爱?为什么去取?为什么去造业?为什么?世间人不了解无生之理,不了解诸法本空,所以,拼了老命要再造业,去贪着。佛弟子了解一切法无生,一切诸法本空,那你为什么要去造业?又变成下辈子的生死之苦呢?所以,[无明灭,则行灭,乃至生灭,则老死灭。今云断十二缘,乃约还灭门说。]

[缘断胜性者:胜性即无生理性,]的空性。[以超世间法故称胜,此性必由缘断而显,故曰:缘断胜性。]诸位!这个「缘」,你讲十二因缘也对,讲每一个:无明缘行那个缘也对,总称就是一个缘,钩住。「缘」在《阿含经》讲,叫做钩锁。故曰缘断胜性,[胜妙、以悟因缘性空,故称胜妙。正在胜妙将现圆满,未满之时,我于彼有学之前,现缘觉身,慰其所求,]安慰他所求。[而为说缘生]诸法皆因缘生。[无性之法,]就是空无自性,缘生无性,诸位!就是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说:缘起无自性,一切法无我。三藏十二部经典,统归起来就是这几句话:缘起无自性,一切法无我。所以说:缘生无性,诸法因缘生,空无自性,叫做缘生无性。诸位!三藏十二部经典,重点就是这个。[令其解脱分段生死,而证缘觉之果。]【若诸有学,得四谛空,修道入灭,胜性现圆;我于彼前,现声闻身,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】若诸有学,得四谛空,就是苦谛、灭谛、道谛,苦、集、灭、道,苦谛、集谛、灭谛、道谛,苦、集、灭、道;当然,这个是小乘阿罗汉果所修。修道入灭,胜性现圆,我于彼前,现声闻身,声闻身就是修四谛法。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

 [此现声闻身。若诸有学,在见道位中,以八忍八智十六心,]这个我们在天台《教观纲宗》都讲过了,这个都讲过了。八忍八智十六心,[断四谛下惑,]下惑就是下品惑。[见惑已断,曰得四谛空,而入修道位,断三界思惑,八十一品,品品皆证一分择灭无为,]择灭无为的意思就是用智慧去选择,远离一切有漏的繋缚,而选择真理,称为择灭无为。这个择灭,简单讲就是站在智慧的选择,我们有智慧的人,要做一件事,就是远离一切有漏,因为有漏法它是相、是烦恼、是繋缚,财色名食睡就是有为有漏法,贪瞋痴慢疑就是有为有漏法。所以,择灭无为的意思就是指远离一切有漏的繋缚,而显的真理,叫做择灭无为。[故曰修道入灭。]道是八正道、三十七道品,入灭,「灭」就是涅槃,所证得的,灭掉生灭,就是涅槃的意思,「灭」就是涅槃。故曰修道入灭,修三十七道品、修八正道,入涅槃。

 [胜性,即灭谛无生之性,]所以,证阿罗汉果,还是要证一切法无生。[将现圆满之时,]如虽未雨,但已得乌云,[虽未雨已先得云。]虽然还没有下雨,已先得乌云了,看到乌云就准备要下雨了,就是:是时候到了!所以,诸位!你想要证悟解脱,想要证悟跟解脱,你必需但看时节因缘;如果时节因缘不具足,是没有办法的。我们修行也是一样,今天你来学佛,时节因缘到了,我告诉你:你再远的人,都会冲过来,都会来到文殊讲堂,听师父讲《楞严经》;没有缘的,就是在对面也没办法!所以,法不是离我们几千万里,是有缘,还有没有缘?有没有这个心?有没有这个坚持?有没有这个骨气跟勇气?为什么?简单讲:我们现在统统在制造乌云等下雨,我们现在都在制造善根、修福修慧,在等刹那之间,忽然超越,世出世间法,有一天,忽然….作梦,那个不是。我们现在所有的修福修慧、听经闻法,都在等那一刹那,都在等那一刹那,那一刹那,你就见到永恒。诸位!生灭无常的世间,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期盼的,难道你心里不向往内在的永恒是什么吗?你想要找到内在的永恒,那么就是要找到佛法的真谛。 [我即于有学之前,现声闻身,投其所好,为说灭谛无生之法,令其解脱,世间诸漏,超出三界,而入方便有余土涅槃。]方便有余土就是还有惑没有断,只是方便暂住。方便有余土叫做方便涅槃,给你暂时安住,那不是究竟涅槃。

 [午二、应求诸天(分二)未初、天王,二、天臣。今初]【若诸众生,欲心明悟,不犯欲尘,欲身清净,我于彼前,现梵王身,而为说法,令其解脱。】连要当梵王身都必需断淫,何况你要出三界,不断这个淫,哪有办法呢?[此现梵王身。若诸众生,指在欲界之众生。欲心明悟者:对淫欲一事,]为什么对....为什么一直谈论这个淫欲一事?因为这一关对欲界的众生来讲,那个简直不可能,太难了!可是,如果你要做梵王,对这个淫欲一事,[心得明悟,了知欲为招苦之本,欲由爱生,身因欲有,身为众苦所集,无非淫欲之所招致,故持戒修身,不犯欲尘,令此欲身,而得清净。]所以,你看,今天的你的不幸,变成最大的幸运。如果你有因缘变成单身,哇!刚好持戒清净,要往生也比较快,又比较没有障碍!所以说:世间的不幸,有时候变成修行人的幸运,有时候就变成这样子。你现在单身,老公不在了,或者老婆已经不在了,太好了!你看,自己一个人,这个身可以持清净行,刚好借重这个因缘,那就是福报了!所以,我们的观念转变一下,哎呀!时时刻刻都是享受,enjoy and  perfect  life 完美的人生,学佛就是有这个好处。[清净乃是生梵之因,故我于彼众生之前,现梵王身,为说四无量心,及出欲论,教修离欲定。]四无量心就是慈、悲、喜、舍。[此定若成,可以超出欲界,上生色界,不由胎生,乃是化生,身相庄严清净,令得解脱欲界苦麤障,而得色界净妙离也。]所以,在座诸位!你下辈子,你想要感得一个漂亮的身体、面貌的庄严,记得!要离欲,欲望愈淡泊的人,下辈子感得的色身愈有光明,脸相、面相就愈庄严,因为他是因就是这样子

【若诸众生,欲为天主,统领诸天,我于彼前,现帝释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 [此现帝释身。若诸众生,或为人道,或是初二天天人,愿为忉利天主。梵语忉利,此云三十三,为六欲天第二天,在须弥山顶,东西南北各八天,帝释天主,住善见城,]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讲得够清楚了![居中一天,合成三十三天,]东有八,西、南、北各有八,中间一天。这三十三天不是三十三个天,不是这个意思,是三十三个区域,就像我们现在的什么小港区、前镇区等等,三民区啊!三十三天是指三十三个区域,不是三十三层天。三十三层天只有一天,总共三十三个区域。[不惟统领忉利诸天,兼统四天王。] [我则应其所求,故于彼前,现帝释身,即忉利天主,释提桓因,]我们现在讲的玉皇大帝。[此云能为主。而为说法者,说上品十善,]想要做玉皇大帝,还要行十善业,那你就知道不容易,何况要往生净土,怎么可以去造一点点恶?一点点恶都不行!连那个下辈子要做玉皇大帝;玉皇大帝有什么好处呢?他有麻粩跟米粩可以吃,而我们没有!(众笑)以前每一年的农历初九,师妈都会拜拜天公,我都站在后面等。这个职位不错,做天公很好,有麻粩跟米粩可以吃。还要修上品的十善呢!你想想看,要生天都不容易呢!所以,在座诸位!你今天的修学佛道,听师父一句话:把男女统统搁着,放下,欲望,如果你有,你要自己慢慢慢慢的圆满去解决,把它看得很淡。再来,多做一点善事,以此功德,发愿求生净土,哎呀!没有一个不往生![及种种善论,]还有就是要推广正法,正法是最善的言论。[令其成就帝释之果。]记住!这个娑婆世界,有百亿忉利天,简单讲:这个娑婆世界,释迦牟尼佛管辖的、所度化的,有一百亿个玉皇大帝。玉皇大帝不是只有一个喔,有一百亿喔,一百亿个玉皇大帝,有吃不完的蔴粩喔,(笑)吃不完,很多很多!

【若诸众生,欲身自在,游行十方;我于彼前,现自在天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[此现自在天身。若诸众生,指人伦及欲界诸天;欲得此身,逍遥自在,游行十方,而无阻碍。我于彼前,现他化自在天身,(谓此天乐具,他天化作,自在受用,福报超胜,居欲界顶。),而为说上品十善等法,令其成就自在天福报。或云六天别有魔王宫,亦自在摄。]这六天,魔王、魔宫有二个:一个是在六欲界天,一个是在色界最高天:摩醯首罗天。魔宫有二个。

【若诸众生,欲身自在,飞行虚空;我于彼前,现大自在天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[此现大自在天身。若诸众生,指欲界天人,欲得此身自在,而能飞行虚空,上云游行十方,不过六欲四洲之十方;此云飞行虚空,飞行较游行为胜。]飞行是在虚空,游行是在地面。[此虚空,乃大千世界之虚空,因大千世界,上覆以四禅天,大自在天,即色界顶天,]这个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,讲得特别的详细跟清楚。所以,如果有人要打基础性,那么《十四讲表》,你就应该要听。虽然说你现在在听《楞严经》,也可以回顾以前师父所讲过的,这样你听起经来,你就得心应手。[世间福报最胜,得大自在也。] [我应其所求,即现大自在天身,而为说上上品十善,]上上品呢,不得了了![四禅四无量心,令其成就最胜果报。][有谓此天,即摩醯首罗天王,有三目八臂,]八臂。[骑白牛,执白拂,]白拂就是拂尘,台湾话讲的“蚊甩”,你如果看布袋戏或是歌仔戏,剧中都会出现“蚊甩”,不知道为什么会取名“蚊甩”?“蚊甩”应该是用来驱赶蚊子的,只是自古以来,大家都这么讲。拂尘。或者是说:那个是拂掉这个灰尘的,大概是那一支吧,布袋戏、歌仔戏,剧中都会出现一支拂尘。[能飞行虚空者。]

[未二、天臣]【若诸众生,爱统鬼神,救护国土;我于彼前,现天大将军身。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[此现天大将军身。若诸众生:指人道及八部,]这个八部,我们以前就讲过了,普门品常常念的:天、龙、夜叉、干闼婆、阿修罗、迦楼罗、紧那罗、摩睺罗伽。这个我们诵普门品,大家都诵得滚瓜烂熟了,八部。[心爱统领鬼神,乃八部鬼神。无福德曰鬼,有福德曰神。]记得!神是鬼的一种,说:拜神拜神,那个神是鬼的一种。[《正脉》云:「四王主帅,各有八将,韦陀为上首。《金光明经》,散脂为大将,统领二十八部,巡游世间。」今云爱统鬼神,即欲求天大将军身也。][救护国土者:即巡视世间一切国土,除妖降福,赏善罚恶耳。我则应其所求,即于彼前,现天大将军身,而为说五戒十善,及秘密神咒,呼召鬼神之法,令其成就威勇,保护苍生也。]

【若诸众生,爱统世界,保护众生;我于彼前,现四天王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[此现四天王身。若诸众生,指人类众生,及四天天众,爱统世间四大部洲,]东、南、西、北。各洲,四大部洲。爱统世间四大部洲,[保护各国众生;我则应其所求,即于彼前,现四天王身,为说上品十善,及护国安民之法,令其成就,统领世界之愿。四王居须弥山腰,为帝释外臣,]帝释就是玉皇大帝。[故列天臣。][东方持国天王居黄金埵,]这个「埵」,本意就是坚硬厚实的土,叫做埵。[领干闼婆、富单那二部;南方增长天王居瑠璃埵,领鸠盘荼、薜荔多二部;西方广目天王居白银埵,领比舍阇、莫呼落伽二部;北方多闻天王居水晶埵,领药叉、罗刹二部。]这个都是根据经典的,四天王,大家不陌生,进去以前的这个大殿前,都是四天王殿,大陆尤其多了。

【若诸众生,爱生天宫,驱使鬼神;我于彼前,现四天王国太子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 [此现天王太子身。若诸众生,指人伦及四天人民,有志爱生四天王宫,为太子,]有的人希望去做一下太子。[能驱遣使令一切鬼神。鬼即八部,神即四王,各八大将军之属;或有鬼神作祟,扰乱人间,四王太子,而能制止。设有违制,则遣大力鬼神,或天大将军,而降伏之。辅助天王,保护众生。我则应其所求,即现四天王国太子身,而为说皈依斋戒,十善符咒之法,令得成就其志愿也。][《大吉义经》云:「护世四王,各有九十一子,姿貌端正,有大势力,即那吒之类。」]这台湾没有一个不认识,哪吒三太子!为什么?我从小到大看那个布袋戏的,统统都看到,电影的哪吒三太子,哪吒三太子,都是这样子。包括我们以前所住的兰州街,也是拜这个哪吒三太子。所以,这一尊特别的熟,特别的熟!他最喜欢给人家拜什么?拜那个花生糖,花生糖,咬下去脆脆的那一种。他还会起乩,叫你要买那种花生糖来拜他!有时候我想说:不知道是乩童自己爱吃,还是真的是哪吒三太子想吃?因为拜完后都是乩童在吃啊!对不对?乩童。

[《灌顶疏》云:「唐天宝间,西番五国,来寇西安,]西安就是古都。寇:贼寇。怎么样?[国军莫能御,]没有办法抵抗。[玄宗]唐玄宗。[詔不空三藏]这个不空三藏,写一下:西元705到774,705到774,活了七十岁,这个是南印度师子国人,是唐代的译经家。不空三藏[入内,]这个是圣人,不空三藏,这个是圣人,705到774,西元705到西元774,活了七十岁,南印度师子国人,唐代的译经家。这个不空三藏大师入内,[持念《护国仁王陁罗尼》。方二七遍,忽见神将五百,荷戈殿前。]「荷」就是用肩膀承物。[对曰:]不空三藏就说了:[北方天王,第二子独徤,往救西安;寇进攻,仰见无数天兵天将,布陈空中,寇畏叹曰:中国有圣人,未可犯也!即退兵。]多好!一念下去,天兵天将就到,多好,不用养陆海空这些军队了,养这些都是多余的,以后都用持咒的,那就轻松多了!还要花那么多钱,养兵千日,用于一时。[随即表奏,帝喜,因敕诸道府州,]道,诸道、诸路,「道」就是道路的意思,路,各路兵马,各道路的意思。各路的府州,府州,当时候的地方行政区域名称,叫做府州,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县、市等等这些。[各建天王殿以祀之。」]所以我们现在到大陆去、台湾有时候大一点的道场,都有四天王殿。你到韩国去,也有,韩国去也有,四天王殿。[海内大刹,]佛寺,[皆有天王,即此由来矣。二应求诸天竟。]

底下是人趣,人趣就是人道, [午三、应求人趣(分四)未初、王臣人民,二、秉教男女,三、世谛妇女,四、童真男女。今初]【若诸众生,乐为人王,我于彼前,现人王身,而为说法,令其成就。】[此现王身。温陵戒环法师曰:自金轮以至粟散,]粟散就是分散开来,粟散王,[皆为人王。]这个有的影响力大,有的影响力小,像美国的总统,影响力就大了;或者中国国家主席,影响力就很大!其他的小国,影响力就小。[释曰,世间人王有五:一、金轮王,即转轮圣王,亦具三十二相,有七宝随身,人中最上,无能胜者。即王位时,有金轮宝,从空飞下,而至其前。乘此轮宝,一日能游行东西南北四大部洲,各国莫不服从,]以前讲到这个像讲神话,现在这个很简单了,坐着A380;你们听过A380吗?空中大的巴士,快得很啊!一天就可以绕.....像现在的火箭就更快!绕地球一周才二个钟头。各国莫不服从,[以十善化世,得王(去声)]这个念王wàng ,得王,「王」就是统领。得王[一四天下。二、象宝有白象王。三、马宝,名勇疾风。四、将军宝,又称主兵臣宝、名离垢眼。五、主藏臣宝,财宝随身,同轮王出游,不必带诸财宝,]我们现在也不用带财宝,我们带卡,古时候讲的这个经典,还是很符合现代,不必带钱财,带卡,带卡,很方便![王欲布施时,但有土地,]但有土地。[藏臣令掘,取用不尽。]藏臣就是负责财宝大臣。

[六、宝藏瓶,王随身携带,欲要何物,能如轮王之意,一一出生。七、女宝,即轮王第一夫人,名净妙德,能辅王化,各国人民,受王之化,悉修十善,世无恶人,此亦福报所感也。][二、银轮王,即王位时,有银轮宝,从空飞至,乘之一日能游行东西南三洲,除北洲,王(去声)三天下,各国悉皆服从。][三、铜轮王,有铜轮宝,能游行东南二洲,各国归其统领。][四、铁轮王,有铁轮宝,能游行南洲一洲,所有各国,皆归统辖,]统辖就是总理、管辖。[如阿育王者是也。][五、粟散王,即各国小王,如散布其粟,徧地皆是。][若诸众生:指人伦;乐为人王:王者往也,]王者,这个「往」就是四方归往,四方都趋向于他。王者往也,这个「往」就是四方都往他那个方向走。[怀仁布德,]「怀」就是存心。[四方归往,欲为有道之君,治理邦国者也。我于彼前,现人王身,为说五戒十善,以为生贵之因;及说帝王德业,熏成隔生之种,]隔生就是来世。[令其成就善因,而获福果。]你想想看,所有的这样,一点点大要当国王,都得要累积五戒十善,你就可想而知,不行善怎么行、怎么得了?还去作恶?

 [问:「心怀篡逆,]如果有人心怀篡逆,篡逆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夺取,以前就常常要篡位、篡位。是不是?[窥窃神器,]私下偷取;「神器」就是比喻帝王。私下盗取帝王之位,[未知菩萨亦为现身说法否?」答:「菩萨志在利生,岂肯助逆。」]岂肯助逆。我这个喉咙开始在痒了,我们就不再讲下去了,明天再从这个890页倒数第一行。我们今天的进度二十五页,已经足足够,有余了,足足有余了,所以,没有耽搁到。耽搁大家一点时间。

诸位请合掌,念一下回向: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及亡灵牌位拔度者;回向养德禅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回向花莲佛兴寺纳骨塔一切亡灵,一起念: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,上品莲花为父母,花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70链接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01~243链接(未完)

楞严经讲解270: 能够让我们悟入不生灭的体性的,清净在音闻--用耳根的闻性来修行

楞严经讲解271:法爱是佛门的毒瘤,站在这种法爱的角度就没有宽恕心、没有包容心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三(点击标题观看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一(点击标题观看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净空法师《法华经大意》目录01-66(全)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01-287目录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102 (全)链接

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01-23目录(全)

宣化上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目录(全)

净慧法师僧伽吒经浅释01-18目录(全)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~243链接(未完)

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《寿康宝鉴》原名《不可录》白话版 全

修福者必看: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(净空法师讲述)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